中国人民抗日战役留念馆馆长罗存康:永不褪色的家书里有家国长河
来源:
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
发布时间:2025-08-10 18:54:01
“志兰!亲爱的:别时简单见时难,别离二十一个月了,何日聚会?念、念、念、念……愿在党的整理之风下各自尽力,力求前进吧!以前进来安慰自己,以前进来酬谢别后衷曲……”
这是1942年5月22日,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太行山的烽烟硝烟中,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终一封家书。谁都没想到,就在三天后的5月25日,山西河北接壤的十字岭上一声巨响,让这字字滚烫的顾虑,成为左权留给妻女的最终绝响。
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献身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。他年少离家,投身军旅,十余年戎马倥偬,直至34岁在抗战前哨与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刘志兰相遇,喜结连理。1940年,两人的女儿左太北出世,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韶光。但是,日寇铁蹄步步紧逼,1940年8月30日,左权忍痛将妻女送往延安。临行前,怀有不满百日的女儿,留下了全家此生仅有一张合影。谁都没想到,光影定格的片刻,竟成永久的诀别。
家书,成了被烽烟隔绝的一家三口仅有的联络枢纽。自1940年11月12日的第一封信起至壮烈献身,左权在21个月里写下了12封家书,其中有一封丢失了,存下来11封。
80多年过去了,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,笔迹也淡化了许多。但这些曾曲折于烽烟线上的信笺,言外之意流露出左权对妻女的厚意,勾勒出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心里最柔软的旮旯。他顾虑妻子入学后的身体康复,殷殷叮咛:“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康复身体,闲暇时多去看看北北。”他幻想着远在延安的女儿:“想来她长得更高了,懂得很多事了。”“为了民族的独立,咱们一家三口分在三个当地,假如在一块的话,真爽快极了。”

但是,纸上的温情背面,是战事的剧烈严酷。1942年5月,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“铁壁合围”大“扫荡”。5月25日,在十字岭战役中,一颗炮弹在左权身边炸响——火光吞没了那挺立的身影,太行山悲风凄凄空余响。左权献身时,年仅37岁。
硝烟散尽,这沓穿越烽烟的家书,墨迹虽已淡褪,但浸透的厚意却如穿石的水滴,滴滴碰击着人心。这不仅是一个老公对妻女的无尽怀念,更是一位将领以生命践行家国大义的生动描写。左权献身后,朱德悲痛赋诗吊唁:“名将以身殉国家,愿拼热血卫吾华;太行浩气传千古,留得清漳吐血花。”
在那段抗战烽烟年月,很多奔赴疆场的抗日兵士,都只可以经过信件向亲人、爱人、朋友表达怀念、传情抒志。这些感人肺腑的信件,早已超出了私家信札的含义,更是民族危亡之际血性中华儿女的无悔誓词,是万千将士对平和与聚会最深重的巴望。
今日,正在展出的留念中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主题展览中,有一处抗战家书视听空间。在这里,左权、赵一曼等抗日将士的家书被朗诵传扬。字字滚烫、声声泣血,观众置身其中,听到这些铿锵的字句,无不深受牵动。这些宝贵的家书,一定会穿越时空、历久弥新,如精力火炬般照亮民族前行的雄壮征途。